竖屏视频用哪些新招式可“吸睛”

学习园地 2021-09-09 18:16

在当前移动通信领域,5G应用正在全面快速推广,这也推动了直板样式大屏幕智能手机终端得以快速普及。5G网络信息传送速度能够达到4G网速的10倍,大大提升了用户在手机上观看视频的体验感。有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我国手机短视频用户有8.73亿,占到全体网民总数的88.3%。据此推断,当今世界每年的手机竖屏视频应用流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用户选择竖屏视频的内在逻辑

手机这一移动终端网络媒介彻底终结了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原先身份上的二元对立差异,渐渐趋于融合。有了智能手机之后,个人就不单是信息传播链中的推送者这样一个一元化角色,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内容生产者,十分方便实现人们的社交动机。自媒体由此风靡一时。

基于这一逻辑,自2015年起,以竖屏短视频应用著称的抖音APP和快手APP分别入场“圈粉”,并在之后两个年份迎来了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一时间成为在短视频领域最为热门的移动应用APP。到了2019年,为配合P30Pro手机宣发,华为推出使用该手机拍摄的竖屏微电影《悟空》,再次向观众展现了竖屏视频可达到的新高度。

不难看出,竖屏视频的流行不仅仅是满足艺术创作的需求,更多是对新媒体时代媒体应用场景和受众社交需求的回应。当海量的移动资讯以“短平快”的呈现方式向人们扑面而来时,竖持手机凭借其方便使用的先天优势获得用户青睐,它能够有效确保网民在不断移动的时空网络中快速获取碎片化资讯。

竖屏视频画面叙事特征分析

1.竖屏视频中大景别画面的信息含量大大减少。在竖屏视频中,由于画面的宽度远远小于画面高度,画幅通常为9:16,这时画面的左右两旁空间是被大量裁切掉的,因此画面中传递的信息也随之锐减。传统的横屏视频只用一个大景别镜头就能够将很多信息交代明白的,但在竖屏构图中,大景别画面的叙事效果被显著弱化,受众可能无法从竖幅画面中获得隐含其中的信息。

2.将微观景别画面置于竖屏中,叙事效果会有明显提升。在竖屏视频中,由于裁切了位于画面左右的大部画幅,使得主体画面更加突出,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把观众注意力吸引到竖屏展示的主体上来。这样的画面信息无疑更为集中,观众通过瞬时集中注意力获取到画面中的重要细节,并对创作意图有更深入理解。

3.竖屏视频中因竖向构图容易造成纵深空间感缺失。由于画幅比例的差异,竖屏画面在展现纵深空间感方面明显处于下风,所以在竖屏视频创作中通常都会刻意回避运用纵深画面去表现。由于竖屏可呈现的视角相比较横屏显得狭窄许多,但是这种狭长竖幅构图方式却非常适合展现具有纵向运动趋势的动感画面。

竖屏视频的艺术创作策略探讨

1.追求原创内容优质化。竖屏格式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拓宽传播渠道、丰富表达内容,提高收视率。然而,作品好与坏的核心决定因素是内容的好坏而并非它的播放形式。因此,优化内容是竖屏视频产业化的首要任务,制作平台应该发掘与创造适合运用竖屏格式表达的题材,丰富作品种类与形态,将内容成为竖屏视频的强项,让优质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相结合。

2.体现视听语言的艺术性。对比传统中国画的竖轴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竖型视频的构图所釆取的比例与竖轴中国画卷相类似。因此完全可以借鉴中国画对于画面的严谨把控,将其应用于视频拍摄当中。在画面的呈现上,镜头力求干净唯美,注重情绪的传达。在某些特殊情境里,可以手持运动镜头拍摄,通过画面的晃动感来提升观众的代入感,也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化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状态,真实还原空间造型。在色彩氛围的营造上,根据需要运用对比色调,可以显著提升画面的表现力,有助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在声音的运用上,除了可以用环境音效或是同期声来还原现场感和真实性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背景音乐来表达情感。

3.努力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互动性无疑能够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更加有效提高参与度,并进一步激发阅读、欣赏兴趣从而产生更多的共情、共鸣。再则,通过与不同受众之间的广泛互动和双向反馈,能更好地提升作品质量,创制出更多满足受众需要的优质内容。因此,创作者不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拍摄水平,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重人们关心的事情,或者是对人们有激励作用的事情,努力提高作品与受众的互动性。(来源:《新闻前哨》2021年第6期 有删节 作者:陈谦涵)